夜坐
张耒 〔宋代〕
庭户无人秋月明,夜霜欲落气先清。
梧桐真不甘衰谢,数叶迎风尚有声。
这首诗首句起得平稳,次句承接自然,三句陡然转折,末句推向高潮。结构上的特点,是由诗人的整体构思决定的。由静看到细听,到深入地想,是诗的脉络。表现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,则是诗的主旨所在。
首句“庭户无人秋月明”紧扣诗题“夜坐”二字,交代了环境。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,难以成眠,独坐月下,把自己融进了静谧而优美的自然之中。“秋月明”三字,乍看似陶渊明“凉风起将夕,夜景湛虚明”(《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》)的明澈淡远之境,可是韵味迥然不同。“庭户无人”四字,将月色衬托得孤冷寒冽,使秋景变得萧瑟清寒。
次句“夜霜欲落气先清”,使人惊叹诗人对大自然观察、描绘的细腻与准确。清秋之夜,霜雾并不是骤然降临,它常常是随着月转星移而逐渐显现,所以诗人用了一个“欲”字。气清才显月明,月明益见气清,两者互为因果。此句与上句所构成的境界,使月与人离得更近了。明月近人,才更能逗引诗人心驰神往。
后两句“梧桐真不甘衰谢,数叶迎风尚有声。”这时,诗人独坐室内,静听秋声,不免神驰千里,情骛八极。他从稀稀落落的桐叶声中,听出了刚强的抗争精神、强烈的生命力,从而心灵受到震动,被带进了对人生哲理深邃而渺远的思考之中。当霜风凄紧之时,几叶寒桐迎风抖动,铮铮有声,多么扣人心弦。“尚”字紧扣上句而来,表明这数片寒叶在寒风中仍不甘心凋零,同时还暗示诗人内心的倔强之态。诗人此时闻声兴感,情怀发于不自觉,正是思与境谐的天然妙合。
此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,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,通常表示悲秋的情结,睹物伤怀,见叶落更觉秋深。用梧桐残叶迎风尚能发出声响,来书写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。
张耒的诗有很多,这里以他比较排名较好的一首《登慈光阁》为例,提供全文并简要赏析:
《登慈光阁》
爬罢飞鸟天,眺之涉海船。
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
能不忆江南?
赏析:
这首诗描写的是登上慈光阁的景象。诗歌开篇直接将人物放在高处,以鸟和船为突破点引出下文,描写上升过程,显现出气势磅礴之感。接着,通过“日出江花”和“春来江水”描绘山清水秀之景,尤其是那“江水绿如蓝”之句,巧妙运用了新颖的比喻手法,形象生动且意境深邃。比较后面以“能不忆江南”为结,表达了登高远眺之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情感饱满,表现出诗人崇高的意境境界。
张耒(1074年-1145年),字楚南,号樊川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,被誉为“樊川先生”。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、婉约含蓄著称,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以下是他的代表作《登快阁》的全文及赏析:
《登快阁》
黄州快阁峥嵘岁月长,
今人不见古时月。
高楼把酒临风尽,
欲说还休未说时。
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登上快阁,凭栏远望,感叹岁月流转,人事变迁的感慨。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快阁的高耸和历史的悠久,以及如今已经看不到古代的月亮了。排名较好句“高楼把酒临风尽”,写出了作者在高楼之上,饮酒观景的情景。比较后面一句“欲说还休未说时”,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无奈之情,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。
张耒诗的全文是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这首诗是描写劳动的辛苦和价值的。1.这首诗充分表达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和价值。2.首先,诗中描绘了禾苗茂盛,农夫在烈日下捧着锄头挥汗如雨的描绘,反映了农民勤劳的品质;其次,"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"这句作为全诗的压轴之作,抓住了吃这种基本需求,也在强调劳动对于生活的重要性。3.延伸内容:张耒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农民在劳动中的形象,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张耒诗全文如下:春思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这是张耒的《春思》诗歌全文。1.该诗歌全文只有四句,简洁明了,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感悟。2. 该诗歌句子朗朗上口,字字珠玑,很容易被人们记住并传颂。1. 张耒是唐代排名较好诗人之一,诗歌风格清新脱俗,意境高远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2. 《春思》这首诗歌,以简洁精炼的语言,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界的变化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,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初见嵩山 (宋)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,赖①有青山豁我怀。
日暮北风吹雨去,数峰清瘦出云来。【注】①赖:依赖,凭借。
②豁我怀:使我开怀、振奋;豁,舒展。【诗歌鉴赏】 题为“初见嵩山”,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。作者有意把“数峰清瘦出云来”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比较后面,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,取得了“千呼万唤始出来”的艺术效果。
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。
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,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,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,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,又从正面写出了“仁者乐山”之意。
比较后面,在刻画山的形象时,特意拈出“清瘦”二字,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,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,使景中有我。
这是写人的成功所在。
《张耒诗》的全文包括45篇,是唐代张耒的诗歌作品集。张耒是唐代文学家,其诗歌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。《张耒诗》是张耒的诗歌作品集,共分为45篇,描写了他的思乡之情,抒发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体悟。其中较好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《秋声赋得霜华凝》、《如梦令江南岸暮秋》等。张耒的诗歌以伤怀抒情,开豁大度,有包容优美的艺术风格。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讽刺、劝导、警醒和抒情,表现出诗人深刻的思想和文学才华。他的诗歌影响了很多后人,是唐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