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古代人的字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、师长或者长辈取的,一般是指在本名以外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,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,通常与名形成表里的形式,故又称表字。
2、古时男子二十岁冠礼,女子十五岁笄礼后,不便直呼其名,所以一般会再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,称之为字,以表其德。
3、古人有姓、名、字、号等称呼,各有用途,刚出生时就起名,成人后取字,号一般是尊重别人的称呼,与名和字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。
4、古人的字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,例如诸葛亮,字孔明,亮与孔明意思相近,岳飞,字鹏举,飞与鹏举意思相近。
1.同义反复。如屈原名平,字原,广平为原。孔子学生宰予,字子我,季路字子由,颜回字子渊,周瑜字公瑾,诸葛瑾字子瑜,文天祥字景瑞,都属此类。
2.反义相对。晋大夫赵衰(减少意)字子馀(增多)。曾点(小黑也)字子晳,色白也。
3.连义推想。赵云字子龙
古人取名时,往往注重名字的内涵,所以字号基本都是对名字内涵的延伸。男子等到20岁行冠礼(成人礼)时取字号。
古代男子的字一般用比较刚强威猛的字来取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