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
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。从6月中旬起,因洞庭湖、鄱阳湖连降暴雨、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。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,江苏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。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达9.90m。
沿江苏南地区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。由于沿江潮位高,内河排水受阻,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。秦淮河东山站相对较高水位10.28m,居历史排名较好位;滁河晓桥站相对较高水位达11.29m,超出警戒水位1.79m。
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,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,大通站流量8月2日相对较大达82300立方米/秒,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,为历史排名较好位。
南京站7月29日出现相对较高潮位10.14m,居历史排名较好位,在10.0m以上持续17天之久。镇江站8月24日出现8.37m的高潮位,仅比1954年低1cm,居历史排名较好位。
1998年洪涝灾害是长江。当年由于南方发生大暴雨,造成长江流域发生大面积洪灾,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,自西向东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,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,由于洪涝灾害的发生,严重影响了全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产生活,当年国度调集部队于当地人们一起奋战抗洪,保住了长江的有关险段,保证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
1998年长江、嫩江、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发生洪涝灾害。
1998年特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,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;嫩江、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较好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。
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,与历史上大洪水相比,主要不同在于:1998年洪水期间长江干流中下游和洞庭湖、鄱阳湖主要控制站的洪峰水位明显偏高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;分洪溃口少。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,虽然这场洪水量极大、涉及范围广、持续时间长、洪涝灾害严重,但造成的损失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小得多。
问: 1998年洪涝灾害是哪条河流?
答:1998年受暴雨影响长江流域的,鄱阳湖、洞庭湖地区连降大暴雨加之上游水位连涨使长江水位水流猛涨,形成从1954年以来的特大水灾,长江江苏省段水面多地,超过警戒水位造成洪涝灾害,多地被淹。回答完毕。
1998年特大洪水,包括长江、嫩江、松花江等。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,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;嫩江、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较好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。
据初步统计,包括受灾较好重的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黑龙江四省,全国共有29个省(区、市)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,受灾面积3.18亿亩,成灾面积1.96亿亩,受灾人口2.23亿人,死亡4150人,倒塌房屋685万间,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。
1998年洪涝灾害是南北夹击,北方的松花江,南方的长江都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。
洪涝灾害 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。其中,由于强降雨、冰雪融化、冰凌、堤坝溃决、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、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;因大雨、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,排水不及时,致使土地、房屋等渍水、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