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
介词“于”的主要用法有:
1.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、时间,译作“在”“从”。如:
①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(《曹刿论战》)
②子墨子闻之,起于鲁(《公输》)
2.表示动作的对象,译作“向”“对”“同”“给”“到”等。如:①操蛇之神闻之,惧其不已也,告之于帝(《愚公移山》)②贫者语于富者曰(《为学》)
③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(《出师表》)
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(《〈孟子〉二章》)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,被于来世者何如哉(《墨池记》)
3.用在被动句中,介绍行为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如:“受制于人”的“于”。
4.用在形容词之后,表示比较,一般可译作“比”。如: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。(《鱼我所欲也》)
5.表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“因为”。如: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(《〈孟子〉二章》)
文言文于的意思和用法有下列几种情况:
1、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在、到、从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。《出师表》:受任于败军之际。
2、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由于、因为。《进学解》:业精于勤,荒于嬉。
3、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对、向等。《师说》: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《捕蛇者说》:余将告于莅事者。
4、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被。有时动词前还有见、受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。
5、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比。《劝学》: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
6、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黄鸟于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