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干是用于纪年、日、时、月的干支纪日术中的十个基本符号。天干分别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以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为阳干,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为阴干。天干与地支相配合,组成六十个干支纪年法,又称六十花甲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时间概念。天干在众多的中国文化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,例如《易经》中的卦爻、汉字的拆字等等均与天干有关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人们会根据天干推算自己的命运、运势等等,因此天干也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东西。
天干,是指天干地支中的十个天干,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字记序符号,循环使用[6]。分别有“阏逢、旃蒙、柔兆、强圉、著雍、屠维、上章、重光、玄黓、昭阳”等别称。[1]
天干五行分为阴与阳,具体是:甲木、乙木、丙火、丁火、戊土、己土、庚金、辛金、壬水、癸水,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,乙丁己辛癸为阴性。
在中国历法中,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被称为“十天干”,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叫作“十二地支”。
天干是命理学名词,共有十位:甲乙丙丁戊已庚幸壬癸。
与十二地支组合,用来纪年、纪月、纪日、纪时。从而有生辰八字。
干支组合,天干为阳,动而不居,表示的是外在的事物,公开的事物,为天道,为主宰;地支为阴,居而不动,表示内在的事物,尚未公开的事情,是追随,是天干的根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