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>起名知识 >蛇在古代的雅称

蛇在古代的雅称

发布时间:2025-04-20 05:50:28文章类型:原创文章
起名头像
方圆起名网林大师
资深起名专家

蛇在古代的雅称

古代人对蛇的叫法有那些虺、螣、蚺、蜧、蜦、长虫。

虺是古代汉族传说中龙的一种,以爬虫类的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,常在水中。"虺五百年化为蛟,蛟千年化为龙,龙五百年为角龙,千年为应龙,出自南朝时期著作《述异记》。

螣蛇又称腾蛇,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蛇,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,称为"神兽",有诸多代表意义。 螣蛇一词的典故出于《荀子·劝学》"螣蛇无足而飞,鼯鼠五技而穷",指螣蛇虽然无足,却比多技的鼯鼠更能腾云驾雾,游走空中。

蚺是一类体型巨大的蛇。

蜧与蜦,古书里记载的一种能兴云雨的黑色神蛇。

长虫是一种北方地方话,就是蛇的意思,古代名著《红楼梦》出现过。

蛇在古代的雅称

蛇的别名:虺、螣、蚺、蜧、蜦。

蛇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。又有蛇、虺、螣、蚺、蜧、蜦等别称,根据品种也会有蝮、蚺、蟒、蝰等近义称呼,属于有鳞目。身体细长,四肢退化,身体表面覆盖鳞片,蛇虽细长却是脊椎动物。大部分是陆生,也有半树栖、半水栖和水栖的,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及新西兰、爱尔兰等岛屿之外的世界各地。以鼠、蛙、昆虫等为食。目前全球一共有3,000多种蛇类。蛇类是变温动物,体温低于人类,又被称为冷血动物,当环境温度低于15℃时,蛇会进入冬眠状态.部分有毒,但大多数无毒。另外“十二生肖”中也有“蛇”这一属相。

蛇在古代的雅称

古代称蛇是长虫。“长虫”,即蛇,是无足的爬虫类冷血动物的总称。身体细长,四肢退化,无足、无可活动的眼睑,无耳孔,无四肢,无前肢带,身体表面覆盖有鳞。部分有毒,但大多数无毒。另十二生肖中也有蛇一词。陕西一带长虫的“长”读chang二声,京津一带则读一声,“虫”字都是轻声。“长虫”是一种方言,多见于北方农村地区

蛇在古代的雅称

古代人对蛇的雅称主要有虺、螣、蚺、蜧、蜦、长虫等等。

蛇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,因为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。蛇类活动的较好适温度是20-30℃,在这适宜范围内蛇的生长速度也随气温上升而直线上升。空气湿度对蛇类也有很大影响,一般以50-70%为宜。

蛇的活动与外界温度、湿度、光线以及食物密切相关。在这些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下,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和昼夜性的特性。

蛇在古代的雅称

古代人对蛇的雅称有虺、螣、蚺、蜧、蜦、长虫。

展开剩余内容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