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>起名知识 >水族和布依族是一家吗

水族和布依族是一家吗

发布时间:2025-04-18 00:12:18文章类型:原创文章
起名头像
方圆起名网林大师
资深起名专家

水族和布依族是一家吗

越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族群,由于聚落纷繁,汉文古籍中,将他们称为“百越”,百越族系因此而得名。现在的布依族、侗族和水族,在文化渊源上互为同源民族,而且,他们都是古代越人之后裔。

秦汉时代,百越各部散居在珠江下游的滨水地带。公元前三世纪,秦王朝对南越用兵,为了军粮运输和兵员补给方便,修筑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,从此,沿湘江和漓江长驻军队戍守,逐步形成了众多的汉族居民点。早年定居在湘江和漓江沿岸的百越各部,逐渐受到汉族居民点展拓的影响,曾与秦军发生多次武装冲突。被秦军打败的百越各部被迫溯江向贵州腹地展拓,他们的分布重心也逐步转移到都柳江、洪江和清水江中游河谷地带。古越人的这些部落,就是贵州今天侗族和水族的先民。

古越族早期建立的地方政权——夜郎

沿珠江干流分布的古越族各部,进入贵州腹地更早。据《史记》载,公元前三世纪以前,他们已经溯源进入了北盘江河谷,并在北盘江河谷建立了一个地方政权——夜郎。汉武帝对南越用兵时,曾经派人与夜郎联系过。南越平定后,汉武帝正式封夜郎首领为王。这一部分百越部落与今天的布依族文化渊源关系十分密切。

公元前三世纪的古越族,是一个典型的滨水民族,他们靠水上捕鱼和陆上的狩猎采集为生。为了适应水上生活的需要,其习俗也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特点。他们断发纹身,居住在干栏式的住房中,这种住房是将木桩打进江湖底部。然后,在木桩上架设住屋,进出房舍凭借舟船或楼梯。古越族的这些习俗,对今天的侗族、布依族和水族习俗都有着深远的潜在影响。

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六世纪,汉族的政治中心偏处北方,与古越族各部的关系不很密切,这期间有三件事表明汉族与百越的联系交流:

其一是东汉光武帝即位时,夜郎旧部曾派使臣上表东汉朝廷,表达愿意归顺的意愿。《后汉书》记载这一史实时,提到了龙、付、董、尹等大姓,这些姓氏也是今天布依族的大姓。

其二是东汉初年,马援对安南用兵,曾缴获了大量的铜鼓,这是南方民族使用铜鼓的较好早记载。今天,布依族和水族仍然酷爱铜鼓,正是古越族这一文化特征的遗风。

《魏书》《僚传》对当时的僚人习俗有详实的记载

其三是《魏书》中有《僚传》,对当时的僚人(即越族的后起族名)习俗有详实的记载。《僚传》明确地告诉我们,溯源深入贵州的古越人各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一一僚族。僚族的习俗,除了承袭百越习俗以外,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,比如酷爱吃狗肉,人的姓名以“阿”字开头,他们能够潜水用刀刺鱼等等。这些习俗,在今天的布依族和水族中仍能明显地看到。

公元七世纪,唐朝统一了全国,贵州的僚族各部纷纷表示归顺,唐朝政府将他们的领地设置为州郡,仍用僚族首领为地方官。当时主要的僚人部落有:东谢、西赵、牂牁(zāngkē)、南谢等。据《旧唐书》载,当时僚族已经按家族关系结成了众多的聚落,将山区的河谷坝子开辟为稻田,并掌握了插秧技术;他们举行婚礼时,要用牛和酒作聘礼;生病时要举行宗教仪式驱鬼疗病;他们爱铜鼓,把拥有铜鼓视为权力的象征;他们的居住特点仍然是干栏式住房。由于当时稻田农业的发展还十分有限,因而,必要时还得进行狩猎和采集,以补充粮食的不足。

唐代,僚族将山区的河谷坝子开辟为稻田,并掌握了插秧技术

十世纪时,北宋统一了全国,黔中地区的僚族曾派使臣到开封朝贡,并带去了一个牂牁歌舞队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当时黔中的古僚族被称为“番”。按照家族聚落结成的“番”有很多个,其中较好出名的五个,合称“五姓番”。必须指出,“番”按当时的汉语读音,应读为“播”,这个字是布依族自称的音译。《宋史》将黔中各部合称为诸番,标志着汉族已把他们看做是一个单一的民族,而不再视为僚族的一个部分,因此,“诸番”这一名称的出现,标志着布依族这一民族的确定。

由于宋代在布依族地区仍然实行羁縻统治,凡是与朝廷没有发生朝贡关系的,当时的汉族政权不可能了解,也不可能在文献中反映出来。《宋史》所载的“诸番”,仅是当时布依族的一个部分,即今布依族中自称为“布依”的支系。(未完待续)

水族和布依族是一家吗

水族和布依族都是云南少数民族,他们的饮食文化,服饰,民居民俗都差不多。应该是一家

展开剩余内容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