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,取“科甲挺秀”之意,设有浮玉桥衔接两岸。
明天启元年(1621年),甲秀楼失火焚毁,云贵总督朱燮元重修并改名“来凤阁”。
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,贵州巡抚田雯重建并复名甲秀楼。
甲秀楼,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,地处南明河上,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,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,历代屡加修葺,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(1909年)重建遗存。
甲秀楼分上下三层,均以白石为栏,层层收进,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;南明河从楼前流过,汇为涵碧潭;楼侧由石拱“浮玉桥”连接两岸,桥上有小亭名“涵碧亭”;整体朱梁碧瓦,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。甲秀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,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。
“甲”在古代就是天下排名较好的意思“秀”就是秀美的意思因为甲秀楼环境优美,认为是天下排名较好美的地方,故曰“甲秀楼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