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书法中,较好有名的是欧体、颜体、柳体、赵体,这四种字体分别是以欧阳洵、颜真卿、柳公权、赵孟頫的姓来命名的,他们也被誉为四大书法家。
欧阳询(557年-641年)
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,也是初唐四大家之一。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,故又称欧阳询为“大欧”。他的楷书字体,成为后来学习书法者经常模仿的对象。由于他的相貌平平,也被人戏称:其书高颜值,其人似只猴。我认为欧阳询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,绝不仅仅只是书法写的好而已,而是因其开宗立派,往往是集大成者。欧阳询的字,论水平真的高过虞世南、褚遂良一大截吗?其实也未必。“君子藏器,以虞为优”,“广大教化主”应该说雁行、抗行不过分吧。为什么楷书里欧作为初唐四家的代表人物呢?我认为除了水平比较好外,欧阳询具有“集大成者”的属性。
颜真卿(709年—784年)
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以及政治家。他被誉为“书法革新家”,其相对较大的成就在于摆脱了中国书法的秀雅,创立了一种浑厚饱满的书体,字体写的浑厚饱满,气势大方。书法艺术和其他普通艺术不同,需要你多看多读多品多练,才能全方位体会书法大家们的作品妙处。
柳公权(778年—865年)
柳公权是唐代排名较好书法家,他的字体和其他唐楷名家相对较大的区别就是骨力,雄性气息非常强硬,笔画非常放纵,他的字我感觉和李北海的行书很相近,雄性荷尔蒙旺盛。柳体是一个很特殊的字体,似乎只是为了碑刻而写的,近似于美术字,遒劲虽遒劲,美虽美,但是这种笔法很难运用到自己的书写中去。
赵孟頫(1254年—1322年)
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,赵孟頫,排名较好个字的读音为:fǔ。赵孟頫是元代排名较好书法家,不谈绘画,单单论书法,中国书法史上,论全面,赵孟頫是排名较好位,也是名声相对较大,影响相对较大,艺术成就相对较高的。上承晋唐、下开明清,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家。曾经有人这么评价赵孟頫,一条艺术道路的终点,开启了另一条艺术道路的起点。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书法家,历史上诸家对赵孟頫的评价不一,错综复杂。入清之后,因为乾隆帝对赵体书法的推崇,赵体书法风靡一时,甚至影响到了当时的刻书业,成为了司空见惯的“印刷体”。
比较后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四位名家的书法特点:
欧体:方圆兼施,以方为主,挺拔秀美,简称“美男子”,简单易学。
颜体:方正茂密,笔画横轻竖重,简称“肌肉男”,比较易学。
柳体:均匀瘦硬,爽利挺秀,骨力遒劲,结体严紧,简称“穿衣显瘦,脱衣有肉”,比较难学。
赵体:字形扁方,间架方正,笔画圆秀,简称“国字脸男”,易学。
1颜真卿
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,凡及楷书,言必称虞、欧、褚、颜。颜真卿即是其中较好富革新精神的大书家。
颜真卿(709—785),字清臣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他出身名门,是排名较好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。
2柳公权
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柳公权,唐代宗大历十三年(公元778年)——唐懿宗咸通六年(公元865年,终年88岁。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。
3赵孟頫
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赵孟頫(1254——1322年),字子昂,号松雪道人,宋太祖十世孙。
4欧阳询
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欧阳询(557~441),字信本,唐朝时期潭州临湘(今湖南长沙)人。官至太子率更令、弘文馆学士,封渤海县男。
称为中国古代“四大书法家”的是唐代的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。人们通常说欧体、颜体、柳体、赵体分别是用他们的姓来命名的,也可以称他们四人为“楷书四大家”。
欧阳询初学王羲之、王献之,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,汇聚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书法家的长处,别创新意,笔力险劲、瘦硬,意态精密俊逸,形成了“险劲”而“平稳”的书法风格。自成“欧体”。他相对较大的贡献,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。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,名为“欧阳询三十六法”。代表作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。
在书法中, 人们通常说的欧体、颜体、柳体、赵体分别是以唐代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和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这四位的姓来命名的。
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,也称四大楷书。他们分别指是:唐朝欧阳询(欧体)、唐朝颜真卿(颜体)、唐朝柳公权(柳体)、元朝赵孟頫(赵体)。
中国四大书法家,一般的是指颜柳欧赵楷书四体的创始人:颜真卿、柳公权、欧阳询和赵孟頫。其中的颜真卿和柳公权是没有争议的,而欧阳询和赵孟頫就有争议。
王羲之是书圣,一般不算在四大之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