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上下结构的字。
明亮;光亮。
郑公瑚琏器,华岳金天晶。
唐·杜甫·《八哀诗·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》
日出洲渚静,澄明晶无垠。
唐·柳宗元·《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》诗
龙吐焰而氛霾荡尽,乌腾晶而魑魅潜藏。
宋·王禹称·《日月光天德赋》
清明;晴朗。
八月凉风天气晶,万里无云河汉明。
唐·宋之问·《明河篇》
由是风恬浪息,天晶日皎如故。
清·褚人获·《坚瓠五集·项羽庙》
晶又是上下结构的字。
晶[jīng]汉语文字
晶(拼音:jīng)是一级汉语通用规范汉字(常用字)。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,“晶”和“曐(星)”本是同一个字,古字形像天上的群星,本义是指星。后加声符生分化出形声字“曐(星)”,而“晶”成为表示星光专义字。“晶”由星光又引申为“明亮、闪耀”之义。
晶是由“日”和“王”两个部分组成的汉字,其结构属于“会意字”,也就是通过两个意义相近或有关联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字。其中,“日”表示太阳或光明,而“王”表示统治或权利,两者结合起来表示虚荣炫耀或者刻意显示自己的权力。晶这个词语较好初是用来形容玉石、宝石等具有清晰光彩的物品,因此在后来被引申为指那些色彩明亮、光芒四射的事物,如水晶、钻石、星光等。
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体。
读作jīng,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三日,表示光亮之意。本义是光亮,明亮。现意思有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;喻珍贵的成果,如“这部作品是他多年研究的结晶”。